Quantcast
Channel: 苦勞網 - 陳書涵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

反高學費的可能與挑戰 ──側記高教工會「非關教育?高學費的迷思與行動策略」論壇

$
0
0
2012/09/10 12:00:00
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辦公室主任

責任主編:樓乃潔

高教工會自九月起於生態綠咖啡地下室舉辦 「高等教育改革」系列論壇講座,希望針對台灣當前的高等教育政策,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分析,並進一步尋求改變的契機。上週六(9/8),論壇首先針對台灣高學費政策提出反思,並探討如何改變台灣學費不斷膨脹的趨勢。(照片提供: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)

台灣高等教育學雜費自1990年代以來,有持續攀升的趨勢。不但當時長期執政的國民黨,通過了強化個人學費負擔的高等教育經費改革方向。2000年後,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,也「蕭規曹隨」地持續調漲大學學雜費,幾乎連年調漲。在國民黨政府重新上台後,雖因經濟不景氣短暫幾年間未有調漲,然而隨著2012年選舉連任後,政治壓力減小,各種學費調漲計畫又再度蠢蠢欲動。

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認為,學費調漲爭議的背後,牽涉到台灣政府試圖引入市場競爭與價格機制,一方面解決台灣高教財務的窘困問題,另一方面強化辦學者的壓力。然而,高教的市場化,恐造成嚴重的高教體質惡化,並強化社會大眾的經濟負擔,卻始終未獲官方的正視。是故,高教工會於今年的928教師節前,舉辦公共論壇,期望喚起社會關注,並催生抵抗高教市場化與學費膨脹的可能。

與會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指出:「教育部目前有召開『大學學雜費調整方式審議會議』,然而,會議中政府幾乎已經預設了立場,只是想討論『怎麼調漲』而已,在裡頭開會根本解決不了問題」、「我們曾經向教育部等單位提出,研議向企業課徵「教育捐」的想法,然而,我們發現這問題根本沒辦法由教育部來解決,他們只會說『會再研議』。要能解決,看來要上升到更高的層級。」

政府官員經常聲稱,學雜費要調漲的原因是教育經費不足,否則台灣的大學會競爭力不夠。然而,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林宗弘則指出:「一個有意義的現象是,隨著少子化的趨勢、大學入學人數下降,長期而言,每位大學生能分得的平均教育資源,將有上升的趨勢;它能回到1990年代技專還未升格改制前,每名大學生平均教育資源較豐沛的狀況,根本不需調漲學費。」、「當然,這前提是,如果未來教育部不會把高教預算刪減,或者不再把預算錯用在一些如『5年500億』的計畫上,那麼每生能分得的教育資源只會增加,其實學費反而是有著調降的空間。」

儘管高教資源理當逐漸回升,但教育部當前擬定的政策,依然是朝向高教市場化、商品化的方向。除了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上台後積極研議的「學費調漲交由學校自主決定」、「調漲公立大學學費,以拉近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」之外,各種「鬆綁」大學、使其不受到民主監督的措施,也在草擬當中。

舉例來說,以成功大學為主、由各校師生組成的「反大學法人化陣線」,即長期關注教育部預定在成大試辦的「大學自主治理方案」(相關報導)。陣線成員、成大學生李品涵指出:「儘管經過了師生多場抗議、質疑,這個方案仍即將要在九月開學以後,強行在成大校務會議表決!」、「這如果通過的話,日後校內要調漲學雜費、各種重大變革,都不再需要經過校內民主程序監督,相當嚴重。」

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社會學博士生林柏儀則提到:「學費調漲之外,人民更大的壓力是整體受教育費用的提高。這背後牽涉到一個趨勢是,資方想使用技術性的勞力,但試圖將訓練人力的成本,外包回給人民自己,形同一種『剝削』。」、「倘若受教育費用持續擴張的趨勢,沒有辦法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被改良;那麼,我們在批判學費高漲的同時,也值得思考著超越資本主義體制的必要。」

總結而言,高等教育市場化的趨勢,究竟能否有效被阻擋,與會人士都相當關切,也認為有採取進一步抵抗行動的必要。不論是發生在單一學校的「自主治理方案」、全國性的「學雜費調漲」政策變革、或是大學評鑑的市場化取向,都需要各界人士的行動來施壓與挑戰。高教工會將繼續舉辦公共論壇,並於今年928教師節採取公開抗議行動,要求改變台灣高教的惡化狀況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【高教工會「高等教育改革」系列論壇】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

Trending Articles